RSS
热门关键字: 人才派遣  劳务派遣  代买  派遣  社保

中国现在不宜延长退休

来源: 作者:骏伯童先生 时间:2012-07-02 点击:

延迟退休不是一个新话题。从2008年开始,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就不曾停止。今年6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曾表示:相应延迟退休年龄已是必然趋势,将会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延退”再一次被提出,引发热议。虽然人社部随后表示目前仅对“延迟退休年龄”展开研究,进行政策研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但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余波未了。

  近日,本报联合珠海新闻网对延迟退休相关问题展开调查。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网友反对延迟退休。

  声 音

  超九成网友对“延退”说NO 最担心不利于老人养老,影响年轻人就业

  对于延迟退休年龄,有96.98%的网友直言“不乐意”,只有3.02%的网友支持。在如何看待这一举措的调查中,有35.59%的网友认为不利于老人养老,有27.7%的网友认为就业压力会加大,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更新、帮助政府减轻支付养老金的压力也成为网友反对延迟退休的原因。当然,也有极少数网友认为,随着老龄化趋势,这是大势所趋。

  “延迟退休金领取年龄不可取。”有网友认为,这违背了契约精神,损害了那些足额交付养老保险金而希望退休养老者的利益,而且延迟退休并不能根本解决养老金账户亏空的问题,只是把问题向后推。“延到快死的那一天再领取养老金,账户亏空的问题当然不会存在。但这对于那些交保险金的参保者是不是掠夺、不公平呢?这样的社会保险又有什么意义?”

  网友们纷纷表示,把到了退休年龄的职工工作年限再延长5年,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也就是说,国家可以少支付5年的退休金。对于劳动者而言,要多交5年的养老金才能享受到本该在5年前就享受到的待遇。对于那些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的苦脏累工种的职工而言,这种延长实际上是加重了他们的工作强度和更大的体力付出。

  延迟退休年龄一头关乎养老,另一头牵着就业。还有网友担心,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十分严峻、下岗职工谋生艰难的情况下,延迟退休年龄,实际上是在跟大学生和下岗职工抢饭碗,会使原本就很大的就业压力变得更大了。

  而少数支持者同样理直气壮。他们认为,我国现阶段退休政策亟待修改,提出延迟退休的理由也很充分,无论主观同意不同意,从国家角度来讲,延迟退休势在必行且利大于弊。延长退休年龄是有其合理性的,人的寿命和健康状态普遍增强,60岁的男人还是有相当强的劳动能力的。

 研讨会共分为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及社会发展等四个单元,2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人口老龄化态势、人口老龄化与家庭结构及代际关系、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司委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说,应对老龄化要科学界定家庭、政府、市场和社会四者的边界,家庭是基础,首先是应该强调第一支柱应该是家庭,家庭做不了的,政府补充,然后要靠市场。

  辜胜阻说,首先政府要设计制度,提供制度供给。这次人大常委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就是在制度设计,特别是大家关注的长期护理制度,中国有那么多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要通过立法来推动政府在制度的设计和制度的供给方面加以完善,这是政府非常重要的责任。所以,要通过建立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实现制度化养老。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著名的经济学家蔡昉认为,中国面对“未富先老”的特征,不适宜推行延迟退休年龄。

  他指出,挖掘老年人力资源的潜力,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一是保持可持续增长、提高养老保险制度参与率,比节约养老金支出更重要。二是退休制度不要一刀切,应该实行弹性的制度,充分利用一部分高技能、高素质人员的人力资本存量,但是,也要保护那些受教育不够的普通劳动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分析室主任李军认为,人口老龄化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口老龄化是重大经济问题,应及早从国家经济战略层面展开应对。

  他指出,老年人口增加只是增加老年人口的消费,老年人口多了,老年人消费这一块增加。同时的效应是劳动力的人数减少,也就是说,同时的效应是减少劳动力人口的消费。人口当中消费是增加还是减少,这个是不一定的,所以取决于经济当中一些具体的条件。总体上看,如果老年人口的支付能力不及劳动人口的支付能力,那么人口老龄化主要表现为不利于提高总体消费水平的。

  与会专家认为,人口老龄化将对中国发展带来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但从长远看挑战之中也蕴藏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国家应及早以积极的心态和理性的制度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从物质、精神、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战略准备,着力推进老龄战略对策、老龄服务、老年经济供养、老年健康支持、老年宜居环境、老龄工作体制等“六大体系”建设。

http://zh.cnr.cn/2100zhfw/syyw/201206/t20120625_510008388.shtml

http://binzhou.dzwww.com/xwjj/201207/t20120702_7231627.htm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