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热门关键字: 人才派遣  劳务派遣  代买  派遣  社保
当前位置 :| 首页>人力资源知识>

HR干货——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1-28 点击:

  
  表面上看好像回答正确,但是如果我们用管理的这条规律来看,就有问题了。
  
  正确的答案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可能经历了这一次不会再犯,所以管理需要不断地面对新问题。
  
3、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人理事”是大部分人对于管理的理解,即便是他们没有这样的概念,也会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强调对于人的管理。
  
  但是很可惜,这个理解是大错特错的。
  
  正因为我们如此看管理,所以中国的管理一直处在“人治”的状态。
  
  不管如何学习管理理论与方法,管理行为却是依据对人的判断来进行的,而根本的事实是——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我以日本管理为例,日本企业管理中最著名的是品质管理,而品质管理的获得来源于日本的现场管理,日本的现场管理就是“5S”的活动。
  
  “5S”是让每一个进入现场的员工做好5件事:整顿、整理、整洁、清扫、素养。
  
  这5件事情使得现场管理成为可以操作的现实,从而得到日本的品质。
  
  事实上,人也是无法管理的,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而不是管理,每一个人都本能地认为自己有自我约束的能力,尤其是具有自我实现能力的人,更加觉得提供平台给他发挥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在这样的认知条件下,如果我们不理解管理应该是面对事情而坚持管人的话,一定是得不到管理效果
  
  所以对于很多企业管理而言,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清晰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
  
  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被清晰地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和情绪,或者感情来做。
  
  这样的做事方式,一定是无法评定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
  
  界定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管理了。
  
4、衡量管理水平的标准只有一个
  
  很多人用各种标准来评价管理水平:
  
  比如有人用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作为评价标准,有人用使用的管理工具来评价,有人用管理经验来评价,还有人用专家来评价。
  
  但是,评价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能否透过管理,让组织里每一个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的目标合二为一
  
  在管理中,人们都感觉到一个问题:
  
  有能力的员工常常不会受组织目标的约束,更为可怕的情况是这些有能力的员工会背离组织的目标。
  
  在管理中一个最常见的争论是如何看待“忠诚”。
  
  我认为,忠诚的衡量应该是员工对于组织目标的贡献而非其他
  
  很多中国企业的老板之所以对于员工的忠诚看得这么重,其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够。
  
  老板知道自己有价的资源有限,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只能够靠无价的情感来弥补。
  
  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留住那些需要情感满足的员工,而对于需要能力发挥得到满足的员工来说只能是离开,这样的企业想长久发展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国内的企业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一直困扰着企业家和研究学者:
  
  在企业初创时期,所有的人都会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好,但是到了企业能够存活并有一定成绩的时候,企业开始留不住人。
  
  更令企业困难的是,一些核心成员离开企业,自己创立与原企业一样业务领域、一样市场领域的企业。
  
  很多企业家开始用各种方式减少这样的情况出现:约定不能够做相关领域的创业,制定惩罚性的条款,避免市场上的拼杀,甚至还有用极端的手段来伤害。
  
  但是,这些都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企业不知道该如何管理这些员工
  
  我们更不知道需要不断地关注人们的个人目标的变化,让组织目标不断得以实现的时候,个人的目标也能够不断地实现并提升。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